《党政研究》 2025年总目录
理论前沿
“十五五”时期专题研究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笔谈 杨宜勇 贾康 祁述裕 焦若水 刘成晨 3-4
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研究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文明根基 段治文 张晓委 2-4
“两创”与“两个结合”的过程性互动关系与逻辑 季乃礼 陈颖异 2-12
全过程人民民主专题研究
治理现代化与政治民主化的互嵌
——协商民主何以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可操作化载体 韩福国 1-4
在商量和审议之间:中国协商民主的两种取向及其统合之可能 郎友兴 1-17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基层社会治理耦合的发生机制探析
——来自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小院议事厅案例观察 陈承新 朱丽萍 1-26
仪式政治专题研究
政治仪式维度下红色记忆刻写的逻辑理路 张钰 高福进 3-44
政治仪式场景:建构国家认同的象征资源 杨绘荣 刘佳佳 3-53
党内法规专题研究
党内法规制度实施督查:现状、困境与对策 李洪川 佟德志 4-4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系统性逻辑
——一个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的分析 李新廷 4-14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
从抗日战争看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伟大实践 杨燕红 孙伟 5-4
从冷漠到觉醒:全面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民众对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研究 张宗兰 梁大伟 5-13
数字文明建设专题研究
中国式数字文明的出场、特征及世界意义 林伯海 王世纪 6-4
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场逻辑、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宋振超 6-12
数字政治学专题研究
从算力看待权力:数字智能时代算力对政治权力的系统性改造论纲 马光选 陆涛 1-36
数字政府建设中的公民合供与政府回应 冀翠萍 马亮 1-49
数字生产力:构成、性质与发展路径
——基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 肖磊 易莉 2-25
变革与重塑:数字赋能农民主体性 舒绍福 肖志康 2-36
“小编”如何影响政务短视频绩效?
——基于政务抖音号的实证研究 刘柳 马亮 3-22
从工具适配到整体智治:理解地方数字政府建设中技术与制度的互构逻辑 于棋 张扬 3-33
大语言模型时代下的网络政治社会化
——以DeepSeek出现为节点的特征重塑 张爱军 周杨 4-27
场域营造与主体嵌入:数字时代公共服务合作生产的实现机制 李伟群 4-37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逻辑变迁与制度重构 吴永辉 4-46
论计算政治的本体论建构 褚尔康 5-22
数字技术赋能法治乡村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向度
——基于豫东X村“法治大讲堂”的扎根理论分析 谢鹏程 杨永海 5-30
从数字私有到数字共有:数字劳动的权利原则、制度构建与实践路径 张润泽 刘世成 6-20
人工智能诱发国家政治安全风险的运作机理、样态表征及规制路径 兰曾妮 亢升 6-34
党的建设
编入与“游离”: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困境的考察
——基于A市相关案例的分析 陈煜桦 杨德山 1-63
中国共产党政党治理之源
——中共中央的“上海岁月” 贺东航 2-44
构建城市社区共同体:党建何以引领
——基于“主体-过程-文化”三维视角的分析 周敏晖 郝宇青 2-53
组织—精神—制度:“党内政治文化”概念的三维结构与测量 姚顺雨 陈文君 3-62
干部考核中的薄弱环节与破解策略
——基于恢复生态学的视角 何峰 李婉婷 周义程 3-77
政党型治理中的组织化学习
——中国共产党党内学习机制的形态解析 李春峰 4-60
从“长征巾帼”到“法治先驱”:长征女红军对新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贡献研究 王若涓 王友平 4-69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内涵要义、生成逻辑及实践路向 张鹏虎 王岩 5-42
难为与可为:新时代村级党员发展的多维审思 王同昌 朱亚 5-54
推动与制动:土地革命时期党内监督制度建设论略 于学强 蔡以薇 6-105
数智赋能党内巡视精准化的运行机理与实践路径 邢国忠 刘晨 6-1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阐释和解读 禚明亮 5-63
论合作治理视野下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
——基于温州市人大的经验诠释 付翠莲 王成涛 5-75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维融合
——基于个体、自然与社会的视角 程同顺 罗昱夫 6-44
从“两个结合”的维度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方世南 关春艳 6-53
新时代社会组织的改革、发展与治理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组织的重要论述 蒋英州 刘祺 6-62
政治学研究
休息的政治:动员-科层制度对公私关系的塑造研究——基于鄂西H镇的调研 邓大才 张棋 1-74
百年改革中的社会主义制度成长 孙力 田志轩 1-91
民主集中制何以“根本”:逻辑、空间与向度 牟成文 许栩 2-61
从历史分离到现实统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超越
——基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理论分析框架 赵媛媛 叶本乾 2-71
国家发展规划: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标识性概念 熊凯 丁志刚 3-84
党内法规思想教化作用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溯源
——基于荀子政治哲学思想的再阐释 柴宝勇 杨栎洁 3-94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党逻辑:一个组织学框架 原超 4-81
科技变革与政治安全:新趋势、新特征与新要求 赵磊 刘常瑜 4-94
公共行政管理
组织动员与联动治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机制
——以陕西省S县“五同”工作法为例 何得桂 陈露露 1-98
多元社会力量主体参与城市相对贫困治理的作用与限度 赵洲洋 谢予昭 原珂 1-110
在个体与公共之间:代理治理类型的比较历史分析 周庆智 2-81
生产还是购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选择逻辑
——基于A市助餐配餐服务的多案例研究 刘欣容 郑佳斯 2-98
城市社区的“党领共治”逻辑与实现路径 梁贤艳 2-113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在乡村社会的治理事务类型与治理机制重构 杜姣 3-104
新时代超大城市楼宇党建引领楼宇社区治理:内在机理与实践逻辑
——以S市R街道楼宇社区委员会为例 赵欣 何海兵 3-114
党领共治:村党组织助推农民组织化如何可能 马良灿 罗晓梅 4-103
乡村文明的“公共性”内涵及组织化实现路径 武博正 郭圣莉 4-114
政府注意力配置差异与公共政策样态变迁及其逻辑理路
——基于中国能源政策变迁的探索 孙雪松 李睦濡 李鑫涛 5-86
基层应急管理中的部门协同何以生成
——基于情境-结构-行动视角的案例研究 黄俊尧 吴静怡 5-101
走向风俗治理:易地搬迁农户返迁倾向的影响因素与治理策略 刘亚娟 赖先进 5-113
“减负”还是“增负”:基层数字治理的异化逻辑与消解行动 詹国辉 魏海涛 马一凡 6-72
公共数据价值生成的微观逻辑:需求牵引下的生态化供给
——基于B市监管数字化转型的多案例研究 魏巍 6-83
作为意义空间的低空社会:特征、构成及韧性研究 颜烨 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