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奚广庆;
现代中国的政治改革,走自己的路,发展人民民主,受到一些论者的质疑。本文总结中国政治改革的历程和人民民主的成就,从历史和逻辑的结合上给出回答:当今中国政治改革,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吸取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既突破西方政治制度与发展逻辑的框架,又立足于国情,代表人民并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成功开拓了民主政治新形态、发展新道路;历史展现了人民民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活力和优势;全面深化政治改革,发展人民民主,将为人类世界民主政治现代化提供中国方案。
2017年01期 No.142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6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奚广庆;
现代中国的政治改革,走自己的路,发展人民民主,受到一些论者的质疑。本文总结中国政治改革的历程和人民民主的成就,从历史和逻辑的结合上给出回答:当今中国政治改革,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吸取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既突破西方政治制度与发展逻辑的框架,又立足于国情,代表人民并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成功开拓了民主政治新形态、发展新道路;历史展现了人民民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活力和优势;全面深化政治改革,发展人民民主,将为人类世界民主政治现代化提供中国方案。
2017年01期 No.142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6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贾康;
为了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过去强调的需求管理上,只讲发挥好需求侧"三驾马车"作用,现在看来这是绝对不够用和行不通的。我们必须抓住机制创新、制度供给等关键环节,作出整体性、系统性的通盘考虑,把整个发展的动力体系从"三驾马车"这种结构,转到供给侧方向上,转到如何优化结构与提高增长质量上来。一要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配之以"政府更好发挥作用"——"有为和有限"的作用。二要形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长效财税机制。
2017年01期 No.142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55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贾康;
为了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过去强调的需求管理上,只讲发挥好需求侧"三驾马车"作用,现在看来这是绝对不够用和行不通的。我们必须抓住机制创新、制度供给等关键环节,作出整体性、系统性的通盘考虑,把整个发展的动力体系从"三驾马车"这种结构,转到供给侧方向上,转到如何优化结构与提高增长质量上来。一要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配之以"政府更好发挥作用"——"有为和有限"的作用。二要形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长效财税机制。
2017年01期 No.142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55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梁仲明;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重要论述,系统阐述了严明党的纪律的重要性;深刻论述了严明党的纪律的基本要求;提出了新时期严明党的纪律的新思路,创新发展了党的建设特别是全面加强纪律建设的思想理论,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深入研究习近平同志关于严明党的纪律的重要论述,对于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017年01期 No.142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748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梁仲明;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重要论述,系统阐述了严明党的纪律的重要性;深刻论述了严明党的纪律的基本要求;提出了新时期严明党的纪律的新思路,创新发展了党的建设特别是全面加强纪律建设的思想理论,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深入研究习近平同志关于严明党的纪律的重要论述,对于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017年01期 No.142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748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韩强;
正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要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四个方面的重大关系,一是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关系,二是从严治党注重全面与突出重点的关系,三是从严治党狠抓从严与坚持标准的关系,四是从严治党讲求管理与聚焦治理的关系。同时在此基础上不断理清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思路,努力使全面从严治党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有效克服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等弊端,真正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要求和价值追求,履行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
2017年01期 No.142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41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韩强;
正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要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四个方面的重大关系,一是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关系,二是从严治党注重全面与突出重点的关系,三是从严治党狠抓从严与坚持标准的关系,四是从严治党讲求管理与聚焦治理的关系。同时在此基础上不断理清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思路,努力使全面从严治党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有效克服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等弊端,真正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要求和价值追求,履行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
2017年01期 No.142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41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书林;
从严治党不是坐而论道,必须在治党管党的行动中展现出来。中国共产党95年来的从严治党行动,主要围绕着党内政治动员、党内反倾向斗争、党内反腐败斗争三个维度展开。具体说来,党内政治动员维度的从严治党行动,围绕着集中性的党内政治运动、教育活动、学习教育等展开;党内反倾向斗争维度的从严治党行动,围绕着在党内开展反对左倾和右倾错误展开;党内反腐败斗争维度的从严治党行动,围绕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反腐败斗争策略及行动展开。党95年来基于这三个基本面所展开的从严治党行动,深刻启示我们:从严治党关键在行动、重心在严格抓执行;从严治党必须坚持以上率下、率先垂范;从严治党要不留暗门、不开天窗,不搞下不为例。
2017年01期 No.142 3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40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书林;
从严治党不是坐而论道,必须在治党管党的行动中展现出来。中国共产党95年来的从严治党行动,主要围绕着党内政治动员、党内反倾向斗争、党内反腐败斗争三个维度展开。具体说来,党内政治动员维度的从严治党行动,围绕着集中性的党内政治运动、教育活动、学习教育等展开;党内反倾向斗争维度的从严治党行动,围绕着在党内开展反对左倾和右倾错误展开;党内反腐败斗争维度的从严治党行动,围绕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反腐败斗争策略及行动展开。党95年来基于这三个基本面所展开的从严治党行动,深刻启示我们:从严治党关键在行动、重心在严格抓执行;从严治党必须坚持以上率下、率先垂范;从严治党要不留暗门、不开天窗,不搞下不为例。
2017年01期 No.142 3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40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锡炎;
加强新形势下党内监督,必须从时代高度,深刻理解新形势下党内监督的时代要求,正确把握新形势下党内监督的时代坐标、时代使命、时代特点、时代格局,推动党内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前进。
2017年01期 No.142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2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锡炎;
加强新形势下党内监督,必须从时代高度,深刻理解新形势下党内监督的时代要求,正确把握新形势下党内监督的时代坐标、时代使命、时代特点、时代格局,推动党内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前进。
2017年01期 No.142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2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邓峰;
1905年,废除科举后,中国科学从被官僚体制压制的科举制中走出来,不断发展。经过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国的科技力量获得进步,以自科基金为主体的基础研究也有不断发展,投入和产出也不断增加。但是,基础研究在全社会研发经费(R&D)中的占比仍很低。基础研究的投入若能稳步增长,而且能持续获得相对自主的发展空间,中国的创新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7年01期 No.142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邓峰;
1905年,废除科举后,中国科学从被官僚体制压制的科举制中走出来,不断发展。经过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国的科技力量获得进步,以自科基金为主体的基础研究也有不断发展,投入和产出也不断增加。但是,基础研究在全社会研发经费(R&D)中的占比仍很低。基础研究的投入若能稳步增长,而且能持续获得相对自主的发展空间,中国的创新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7年01期 No.142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应龙;
长期以来,政府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于新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会通过较长的周期和较为缓和的方式逐步调整并解决,但目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后果严重、发展迅速、影响普遍的管理问题,迫使政府管理从"创、借、放、保、试"等方面探索新的自我调整范式。
2017年01期 No.142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沈应龙;
长期以来,政府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于新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会通过较长的周期和较为缓和的方式逐步调整并解决,但目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后果严重、发展迅速、影响普遍的管理问题,迫使政府管理从"创、借、放、保、试"等方面探索新的自我调整范式。
2017年01期 No.142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袁志彬;
政策评估是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目前的政策评估主要基于政策实施的进展和结果 (与政策设定的目标相比)来进行。政策文本分析主要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分析。本文初步建立了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科技政策评估的概念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概念模型简单有效,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2017年01期 No.142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162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袁志彬;
政策评估是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目前的政策评估主要基于政策实施的进展和结果 (与政策设定的目标相比)来进行。政策文本分析主要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分析。本文初步建立了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科技政策评估的概念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概念模型简单有效,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2017年01期 No.142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162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秦龙;赵永帅;
李达毕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寻求出路,并形成了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相统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反思,内涵式地形成了立足中国国情、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起点、研究目标和研究路径。当下,处于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中华民族,亟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中国化"的逻辑方式拿出一套"中国方案",让理论与现实再次产生强有力的互动。对李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深刻挖掘和创造性阐释,将在问题澄清、思维方法和路径选择上为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与突破带来明确的启示与指引。
2017年01期 No.142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8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秦龙;赵永帅;
李达毕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寻求出路,并形成了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相统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反思,内涵式地形成了立足中国国情、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起点、研究目标和研究路径。当下,处于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中华民族,亟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中国化"的逻辑方式拿出一套"中国方案",让理论与现实再次产生强有力的互动。对李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深刻挖掘和创造性阐释,将在问题澄清、思维方法和路径选择上为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与突破带来明确的启示与指引。
2017年01期 No.142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8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许亚文;俞良早;
马克思恩格斯探索实现理想社会的途径形成的思想是:无产阶级在实现理想社会的进程中,在确定自己的斗争策略时,要从现实的情况出发。由于实现理想社会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朝着远大目标前进,而且要将远大的目标与当下的任务统一起来,着力于当下的任务。并且无产阶级要联合其他革命阶级以及政治力量,组成强大的革命阵营。他们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梦有着启示的意义。
2017年01期 No.142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2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许亚文;俞良早;
马克思恩格斯探索实现理想社会的途径形成的思想是:无产阶级在实现理想社会的进程中,在确定自己的斗争策略时,要从现实的情况出发。由于实现理想社会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朝着远大目标前进,而且要将远大的目标与当下的任务统一起来,着力于当下的任务。并且无产阶级要联合其他革命阶级以及政治力量,组成强大的革命阵营。他们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梦有着启示的意义。
2017年01期 No.142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2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栾文莲;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垄断资本主义经历了从一般金融资本垄断到虚拟金融资本垄断为主导的巨大变化,实行资本主义金融化为主导的生产方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作用继续深化。在意识形态上,仍是新自由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它提出了一种新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等运行规则,是一种有利于资本统治劳动的新规则;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成果成为金融资本实施金融化的技术性原因。目前,垄断资本向虚拟金融垄断资本加速发展,从而为垄断资本主义服务。
2017年01期 No.142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6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栾文莲;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垄断资本主义经历了从一般金融资本垄断到虚拟金融资本垄断为主导的巨大变化,实行资本主义金融化为主导的生产方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作用继续深化。在意识形态上,仍是新自由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它提出了一种新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等运行规则,是一种有利于资本统治劳动的新规则;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成果成为金融资本实施金融化的技术性原因。目前,垄断资本向虚拟金融垄断资本加速发展,从而为垄断资本主义服务。
2017年01期 No.142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6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宋才发;
法治框架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中华文明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和"魂",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建成法治国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既定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举措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制度,构筑国家总体安全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理念,确立法治政府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方略,明晰法治社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抓手,运用国际法权威捍卫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017年01期 No.142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6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宋才发;
法治框架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中华文明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和"魂",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建成法治国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既定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举措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制度,构筑国家总体安全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理念,确立法治政府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方略,明晰法治社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抓手,运用国际法权威捍卫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017年01期 No.142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6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黄建钢;
"人民社会"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对"人民"和"社会"分别都早已熟悉,但对把它们合起来形成的"人民社会"概念却是陌生的。"人民社会"的概念基本上是这次研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创新出的产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治理新常态的形成。"人民社会"就是一个"人民"+"社会"的概念,是一个超越和优越"公民社会"的概念,是一个走向整体"人类社会"的概念。其中,"人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体,"社会"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体。关键在于,"人们"是否就是"人民","聚集"是否就是"社会"。而政府的作用就在于,尽快、尽准和尽善地把"人们"变为"人民",把"聚集"变为"社会"。
2017年01期 No.142 8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44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黄建钢;
"人民社会"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对"人民"和"社会"分别都早已熟悉,但对把它们合起来形成的"人民社会"概念却是陌生的。"人民社会"的概念基本上是这次研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创新出的产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治理新常态的形成。"人民社会"就是一个"人民"+"社会"的概念,是一个超越和优越"公民社会"的概念,是一个走向整体"人类社会"的概念。其中,"人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体,"社会"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体。关键在于,"人们"是否就是"人民","聚集"是否就是"社会"。而政府的作用就在于,尽快、尽准和尽善地把"人们"变为"人民",把"聚集"变为"社会"。
2017年01期 No.142 8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44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梁军峰;
乡镇党委书记作为农村社会的直接领导者,他们的民主意识直接影响着所辖地域基层民主发展的程度和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目前阶段,民主仍未成为大多数基层领导干部的政治共识。无论是对民主体制的观念认可,还是对村民自治民主实践的满意度,在乡镇党委书记中都没有超过半数。民主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观念的进步、技术的改进、制度的完善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逐步完成。
2017年01期 No.142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梁军峰;
乡镇党委书记作为农村社会的直接领导者,他们的民主意识直接影响着所辖地域基层民主发展的程度和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目前阶段,民主仍未成为大多数基层领导干部的政治共识。无论是对民主体制的观念认可,还是对村民自治民主实践的满意度,在乡镇党委书记中都没有超过半数。民主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观念的进步、技术的改进、制度的完善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逐步完成。
2017年01期 No.142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祖云;李烊;
任何学术研究的产生与推展,都是从"概念""理论"与"方法"三个维度展开的;这三种力量正好构成一个三角模型,并通过它们间的互动推动着学术研究的发展。中国"转型社区"的研究也符合这一逻辑,具体地说,它包括:"转型社区"概念的缘起、分化与定格;"转型社区"理论解释的建构、分歧与互构;"转型社区"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及其互衬。在中国"转型社区"的文献研究乃至整个学术理论的研究中,三种力量之间应维持一种多向度与多层次的"必要的张力",从而可以增强理论对现实的解释能力与建构能力。
2017年01期 No.142 104-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436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刘祖云;李烊;
任何学术研究的产生与推展,都是从"概念""理论"与"方法"三个维度展开的;这三种力量正好构成一个三角模型,并通过它们间的互动推动着学术研究的发展。中国"转型社区"的研究也符合这一逻辑,具体地说,它包括:"转型社区"概念的缘起、分化与定格;"转型社区"理论解释的建构、分歧与互构;"转型社区"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及其互衬。在中国"转型社区"的文献研究乃至整个学术理论的研究中,三种力量之间应维持一种多向度与多层次的"必要的张力",从而可以增强理论对现实的解释能力与建构能力。
2017年01期 No.142 104-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436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李丹;李晓娇;
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是近年来由政府倡导与推动,整合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从而形成满足老年人需求的连续的综合的养老服务。相关政策与实践正处于摸索试点阶段。本文从公共治理视角,对成都市慢性病医院医养融合实践的研究表明,成都市医养融合机构目前存在行政管理碎片化、跨部门管理协调不足,资金支持及专业人才匮乏,组织间信任及互动机制缺失等问题。建立基于多元主体共享参与,促进医养融合发展的三个保障机制——资源配置机制、监督评价机制及风险共担机制将有助于成都市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01期 No.142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62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丹;李晓娇;
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是近年来由政府倡导与推动,整合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从而形成满足老年人需求的连续的综合的养老服务。相关政策与实践正处于摸索试点阶段。本文从公共治理视角,对成都市慢性病医院医养融合实践的研究表明,成都市医养融合机构目前存在行政管理碎片化、跨部门管理协调不足,资金支持及专业人才匮乏,组织间信任及互动机制缺失等问题。建立基于多元主体共享参与,促进医养融合发展的三个保障机制——资源配置机制、监督评价机制及风险共担机制将有助于成都市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01期 No.142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62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