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爱军;周杨;
以DeepSeek为代表的低成本、开源性大语言模型的发布与应用对网络政治社会化具有重大的影响。大语言模型通过对网络政治社会化赋能,重构了政治认知的时空逻辑与主体间性,催化民众的政治参与动因,同时便利了政治文化的传播,促进了公民政治态度的形成。大语言模型时代的网络政治社会化具有主体的二重性、内容的杂糅性和偏向的隐匿性特征。在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加持下网络政治社会化实现了社会公共议题的再造,推动了社会公共价值的重新结构化,促进了社会体系的革新。伴随着大语言模型技术的持续发展,网络政治社会化也将不断呈现出新变化,这使得个体异化带来民众对主体性地位重新确立的渴望、技术赋权下公共权力的不稳定带来对权力制度性规约的迫切需求、“合理性”的对峙呼唤人本思想的重塑等社会隐忧与疏解。
2025年04期 No.193 27-36+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下载次数:9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伟群;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重构了公共服务供给的底层逻辑,推动了公共服务供给从“政府主导”转向“合作生产”。然而,已有研究对数字技术推动公众参与合作生产的运作机制还涉及较少。本文提出“场域营造—主体嵌入”分析框架,并结合“蚂蚁森林”“文明帮帮码”“广州街坊”“时间银行”“随手拍”等案例,系统阐释数字时代公共服务合作生产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场域营造通过技术和制度重构互动空间与规则体系,为主体的参与提供包容性平台;主体嵌入则通过设计多样的参与模式推动角色转换与关系联结,使主体在数字场域中实现深度协作。概言之,场域营造与主体嵌入通过双向互构、耦合强化,形成动态适配的公共服务合作生产生态系统,突破了传统合作生产的单向度解释,形成了双向共创的分析路径。
2025年04期 No.193 37-45+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永辉;
近年来,数字化转型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协同演进已成为推动新型生产关系重构的重要动力。本文基于“制度—技术—空间”协同重构框架,系统解构数字化转型驱动区域一体化的制度演进逻辑、实践范式创新与治理规则体系。制度逻辑层面,政策范式从均衡导向转向动态适配,数字基建以“技术赋能+制度赋权”重构要素流通秩序,空间载体的制度创新推动跨域治理层级重构;实践运行层面,中国依托“双循环”战略突破产业链梯度锁定,通过数字基建与制度协同的“双轮驱动”模型,构建“技术—制度—数据”三元协同机制,化解数据壁垒与治理权配置矛盾;规范保障层面,以要素市场化配置为基础、区域价值共生为目标、适应性治理规则为支撑,形成激励相容的制度生态系统。研究表明,数字经济与区域一体化的深度联动,需建立“技术迭代—制度调适”的动态反馈机制,通过规则体系的适配性创新释放协同效能。本研究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制度—技术”迭代共生治理体系,对优化数字时代跨区域治理体系、推动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2025年04期 No.193 46-5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