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民政;
<正>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毫无疑问,如何正确对待和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政治生活需要与国际国内社会环境不断变化进程中的政治生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要在本世
2018年03期 No.150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民政;
新时代面临新矛盾,解决新矛盾需要新思想,新思想蕴含新精神。唯有不断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能持续鼓舞人心提振精神。天蓝地绿的"美丽中国"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理想中最基本的共同需要,朗朗乾坤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社会政治生活需要。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新作为迎来了海晏河清的社会政治新生态新势态,必须珍视人民群众对新领袖新核心为代表的共产党新形象的新期待。
2018年03期 No.150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2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张艳娥;
制度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唯物史观以"人与社会关系"的主客体互动为基点,以"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矛盾运动为分析框架,从社会制度层面来把握和吁求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其本质上是一种总体性的制度观和制度方法论。马克思总体制度方法论包含着对制度的辩证分析、系统分析、价值分析、历史分析等多重维度,是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制度变迁、引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科学方法论武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艰难而曲折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回归马克思总体方法论的科学内核,习近平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法论体系是对马克思总体制度方法论的全面应用和当代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更加成熟定型的"后半程",制度的完善发展要以习近平制度方法论为指导,立足根本,坚持问题导向,发挥整体合力;同时要更注重挖掘科学社会主义制度应然的公正性价值,更充分彰显其世界历史性意蕴。
2018年03期 No.150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8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德中;
自我革命可以说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新关键词之一,这是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对自我革命进行系统思考的结果。"四个意识"是另外一个新关键词,增强"四个意识"并见之于行动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突出政治,服务大局,围绕核心,自觉看齐"。"四个意识"具有内在逻辑关系,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是近年来的新提法,是落脚点。
2018年03期 No.150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607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韩强;
党的领导体制改革是对党的领导体制中存在的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等不相一致的部分进行的根本性变革,是党的领导体制的自我完善,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更好地坚持加强改进党的领导,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一改革顺应经济体制改革大潮而来,与政治体制改革同步,紧紧围绕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来进行,以党内法规制度作保证,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为改革开放发挥了政治保障作用,其经验值得在今后的改革中借鉴。
2018年03期 No.150 2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836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陈家刚;拜燕;
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既体现了党中央在自我净化方面的战略选择,又体现了党中央对政党自我净化的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肌体假设、病因假设、病理假设和治病假设构成了自我净化理论的基本框架。从政党自我净化理论来透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问题,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所以,一方面,向基层延伸是打基础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向基层延伸也是实现全面净化,提升组织肌体的纯洁性,祛病强身的必然举措。
2018年03期 No.150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6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同昌;
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进行了新的探索,这些探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着力点和奋斗目标。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的探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二是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三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三个方面的党建目标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体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对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03期 No.150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991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郭玥;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中党的领导问题,需要从历史到现实、理论到实践、设想到制度加以认识和把握。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确立党的领导的是列宁。列宁不仅阐明和实现了党对革命的领导,而且论述和推进了执政条件下党的领导。在列宁构建的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力量,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党领导一切。按照列宁主义原则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和执政以后,探索形成了党领导一切的国家制度,并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有新的发展和完善。党领导一切的国家制度是历史形成的,理论上得到阐明,制度上明确规定,并通过党组织对国家和社会的全面覆盖、以及掌握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的主要干部的人事权得以实现。作为一种权力构架,党领导的国家制度是闭合的,受到多方面的主要是内部的监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党的领导集中体现为党的领导的组织化和党的领导的制度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家制度形式。
2018年03期 No.150 5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991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爱军;张媛;
网络空间是物理空间的延伸,网络政治是现实政治的折射。总体国家安全是国家和平发展与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网络的广泛应用推动着网络政治的发展。网络政治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着总体国家安全。网络政治治理符合总体国家安全的范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题中应有之意。以总体国家安全为战略视角审视网络政治,促进国家安全体系与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时代课题。
2018年03期 No.150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05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邓超;
在乡村治理体系中,自治即基层群众自治,法治即依法治国,德治即以德治国。在实践中,三者形成了各自的发展逻辑:自治要求自治主体具备法治素养,需要国家配套完善法律制度,需要乡村社会发挥内生动力;法治一方面需要通过自治载体实施,另一方面需要德治配合致相得益彰;道德具有价值引领和支撑功能。三者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自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核心,法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保障,德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价值导向标和支撑器。三者有机结合,同向聚力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
2018年03期 No.150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832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2 ] - 陈思;
第三次科技革命悄然改变着人类社会,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已经摆在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是:预测社会形态变化,预见新型国际关系,勾画全球互联网法律体系,指引人类能力培养方向,呼唤大格局中的大智慧。社会科学要与时俱进,必须紧跟时代,着力回答这些带有政治意义的课题。
2018年03期 No.150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程同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呈现升级加速和日益广泛的特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因此新时代国家职能应该更多转向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2018年03期 No.150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83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于水;徐亚清;姜凯宜;
新时代网上群众工作话语,旨在基于实践,传承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价值传统,并赋予其合理的时代内涵,确立良善化的治理规范体系。现阶段网上群众工作主要体现为信访信息化和新兴的网络问政途径,其在实践中面对的是多元、复杂、碎片化的实践动态。实践中所产生的问题,亦是制约话语建构的张力。这主要体现在技术风险、工作对象与价值理念三方面,即社会成员网络表达时片面使用信息技术载体与社会公众对信息技术的过分依赖、复杂多变的群众工作事务与政府科层规范的治理困境、多元分化的意见群体与动员式治理的统合失效。故而构建新时代网上群众工作话语,需从此三重张力入手,通过推进技术治理与制度规范设置、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基础、推动群众路线与公平正义的时代契合三方面,全方位构建起新时代网上群众工作话语体系,确立良善的国家和社会治理之道。
2018年03期 No.150 108-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53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胡振光;原珂;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长期的扶贫开发实践中,党和政府通过传承发展扶贫理念,适时调整扶贫政策,科学制定扶贫战略,创新扶贫政策机制,构建起多层次扶贫体系,搭建了多主体扶贫格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模式,积累了丰富的扶贫开发经验。中国特色扶贫的开展在实现国家全面脱贫的同时,也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2018年03期 No.150 117-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5K] [下载次数:695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