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研究

特稿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论中共十九大的理论贡献

    王怀超;

    从中共十二大开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主题,成为引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伟大旗帜。中共十九大,一如既往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贯穿十九大报告的指导思想和主线。十九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018年01期 No.148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3151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 ]
  • 用政务信息化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汪玉凯;

    政务信息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新路径,通过制定政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战略,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潮流。用政务信息化解决国家治理中的三大痛点:"资源共享难、互联互通难、业务协同难。"用政务信息化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篇大文章,一是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思维,二是要敢于对不合理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三是要为政务信息化提供安全、法律、标准、政策等环境保障。

    2018年01期 No.148 10-1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762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党的建设

  • 法治视野下的党内法规评估制度——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

    王建芹;农云贵;

    党的十九大明确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核心内容,并强调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全面性与完备性,使得建设科学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关键任务。构建一套科学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路径。作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党内法规评估机制有着提升党内法规制定质量、增强管党治党实效性、推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优化更新的重要意义,成为促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科学完善的重要抓手。在党内治理法治化背景下,应建立以立规前评估为先导、以立规中评估为着力点、以实施后评估为核心内容的"三位一体"的党内法规评估体系。通过对党内法规从制定到实施的全程把控,确保到建党100周年时建成内容完善、体系科学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2018年01期 No.148 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459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1 ]
  • 新时代依规治党的战略定位和制度优势

    李锡炎;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依规治党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论述,从政治学和法理上明确了依规治党的战略定位和制度安排。深刻理解党内法规体系的制度定位和双重属性,正确把握新时代依规治党的根本性、整体性、法治性,充分发挥依规治党的制度优势、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纵深发展。

    2018年01期 No.148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179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融合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研究

    方世南;

    以整体性、开放性、联动性思维融合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打造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相适应的具有集群联动性质的高效务实、先进坚强的城市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城市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城市基层党建的整体效应,推动城市基层党建目标任务落地生根,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略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城市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重要途径。只有充分认识融合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大价值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科学对策,才能牢固树立融合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先进理念,提高融合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以及提高城市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2018年01期 No.148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002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以江西省董家镇“红色合伙人”为例

    王江伟;

    创新农村基层治理,重点要解决好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两大难题。农村产业发展和有效治理,需要调动农村的内生发展动力,尤其要发挥好基层党委和政府的作用。江西省董家镇"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助于实现基层党建的延伸、优化村级治理、引领农业产业发展,同时又有利于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基层党建创新、乡村治理创新和农业产业发展创新三者的有机融合,也是协同治理创新的体现。从对基层治理创新的个案分析中,也反映出基层治理创新的普遍性问题,需要注意对基层治理创新的单向性问题、持续性问题和扩散性问题予以关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要特别注重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加强对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的研究。

    2018年01期 No.148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311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思维·行为·氛围: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现代化的生成路径

    孙昭;

    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现代化水平是指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党政领导干部在法治思维培塑、法治行为养成和法治氛围的形成等方面达到的程度,是领导干部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要内容,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现代化的生成路径中,法治思维属于认识论问题,法治方式属于方法论范畴,法治氛围则属于环境因素。所以在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领导干部现代法治思维的生成、领导干部法治行为方式的养成和多方发力促进法治氛围的形成。

    2018年01期 No.148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3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科学社会主义

  • 革新30年来越南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法权国家的认识

    范文德;潘金娥;周增亮;

    越南目前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法权国家"的目标推进政治体制革新,这是基于越共七大以来不断探讨和研究的结果,同时也是吸收了世界各国关于法权国家的普遍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越南社会主义法权国家的特殊性的一些认识。越南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探讨社会主义法权国家的理论并继续推进实践探索,这一模式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必然会获得成功。

    2018年01期 No.148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03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执政党文化建设:列宁临终前的最深切忧虑

    韦定广;

    共产党在落后国家夺得政权后,始终面临着如何加强和改进执政党自身建设的难题。在国际共运史上,列宁首先面临这一难题并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和解决。自俄共(布)十一大政治报告开始,列宁将建设的重点聚焦于文化,认为落后国家共产党在执政后面临巨大的文化制约,而能否通过有效建设克服文化上的制约与困扰,将从根本上决定其执政效能以及最终成败。

    2018年01期 No.148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78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斯大林和苏联限制大城市规模的缘起

    邓杰;

    政府限制大城市的规模,是苏联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突出特征。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限制大城市规模的政策就被明确地提出了;此后的60年里,这个政策一直伴随并指引着苏联的城市化。通过讨论斯大林所继承的思想遗产与制度遗产及斯大林的城市观、分析限制大城市政策成为苏联国策的过程,由此发现限制大城市规模的政策,缘起于马克思恩格斯以来的城乡关系思想和列宁以来的城市化路径选择,而非斯大林的发明创造。

    2018年01期 No.148 5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40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政治学研究

  •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制度要求——现代中国社会治理形态的结构性营造

    韩福国;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它要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就必须完成中国社会治理形态的结构性营造这一战略性支撑载体,进而才有可能实现"国家有效治理、政府依法管理和社会有序参与"的三个社会目标。中国社会治理形态的结构性营造需要基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府管理模式、社会治理机制三个层面的结构性营造。政治权力要与民主权威相配,才能生成结构性营造的中轴性要素。否则缺乏权威的政治——行政系统就会失去对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也会缺失人民参与所形成的政治认同。

    2018年01期 No.148 6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54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从历史逻辑和实践经验中认识中国政治

    王鸿铭;

    政治学概念"西学"百年的过程,使得从晚清到民国时期的西学初步化到意识形态的全盘苏联化时代再到改革后不加批判地全盘西化,西方主流价值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政治的具体实践并产生了诸多理论误区。中国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了将中华文明传统基体、中国革命的历史逻辑和改革三十多年发展经验结合的有效性,这要求理论界基于西方的理论实践与话语体系在批判的使用中加以改造,在吸取了西方理论经验的同时,挑战性地批判改造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与中国实践具体经验并不契合的部分,形成中国自身的话语权建设,为世界社会科学理论作出中国的贡献。

    2018年01期 No.148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法治思考

    宋才发;

    全球治理体系是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概念。全球治理的法治背景是发展权利宣言,全球治理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紧迫课题,金砖合作机制已成为全球治理的示范模式。中国方案的提出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最佳体现,中国方案列举的举措构成了全球治理体系新的框架设计,中国方案的内容充实了全球治理体系的丰富内涵,中国方案的实施展示了中国应对全球治理的高超智慧。

    2018年01期 No.148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4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公共行政管理

  •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管理——中国公共管理体系的品格与未来

    何哲;

    当前,中国正处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公共管理体系作为整个国家行政运作的核心骨干架构,在其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当前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对公共管理体系的逻辑与未来趋势进行探究。中国的公共管理体系具有三个核心特征,即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天然的柔性与兼容性、对外交互的世界性。要完善中国公共管理体系,则要解决好若干核心问题,并结合时代的发展,形成新的公共管理体系的若干特征。中国公共管理体系的未来,必然因其独特价值和使命,而成为世界公共管理体系改革的的重要方案。

    2018年01期 No.148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60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理:乡贤回归的行动逻辑——以L市Y镇乡贤会为例

    李传喜;张红阳;

    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名化-离场-重生-返场"是其历史逻辑,嵌入性治理是其功能逻辑。厘清乡贤回归的行动逻辑,对于重塑现代乡贤,重构乡村权威以及推动乡村善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8年01期 No.148 10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609 ] |[引用频次:113 ] |[阅读次数:1 ]
  • 社区满意度第三方测评研究——基层社会中治理技术的向度分析

    郑蓉;

    在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社区满意度第三方测评作为一种技术性的治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社区满意度可以从社区意识、社区沟通、社区参考和社区归属感等几方面体现出来;而测评组织、内容、方式、操作、数据分析及结果构成了满意度第三方测评的操作模式。近年第三方测评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需采取手段促进其积极发展。

    2018年01期 No.148 11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4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知识教育培训研究

    四川大学课题组;吴耀宏;

    知识教育是四川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对知识教育的涵义、内容和需求进行分析,将知识教育与主体进行匹配,构建四川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知识教育培训体系,同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2018年01期 No.148 11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31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党政研究》2018年重点选题方向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模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规律党的政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新时期党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研究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系列专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

    2018年01期 No.14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下载次数:2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投稿须知

    <正>一、来稿:篇幅以10000字左右为宜:稿件要求论点新颖,字体规范,标点正确,引文无误;文章层次一般不超过五级,用序号一、(一)、1、(1)、1)表示。二、文章题目:必须同时标明中文题目和英文题目。其中,中文题目不得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目不得超过10个实词,总字数一般不超过30个单词。三、作者署名:来稿须提供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工作单位、职称、学位、研究方向以

    2018年01期 No.148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2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