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研究

专题研究

  • 当代中国廉政建设的新观察与新思考

    石国亮;

    <正>〔主持人语〕2012年3月26日,国务院召开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强调,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腐败。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政权的性质就可能改变,就会"人亡政息"。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极为严峻的重大考验。已经记不清温家宝总理这是第几次谈"腐败是最大的危险"了,总之,每听一次、振奋一次、忧思一次,为总理坚决与腐败作斗争的态度而

    2012年03期 No.114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廉政建设的宏观考察

    倪邦文;

    廉政本质上与反腐败属于同一范畴,针对的都主要是公共权力滥用的问题,但是廉政不只是反腐败的问题,它还有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大力倡导、弘扬和扶持廉政的正面力量。廉政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西方发达国家基于国家与政府的起源与存在合法性以及人民主权原则,以"三权分立"为基础的政治体系设置在很大的程度上考虑和满足了普通大众的政治参与意愿和公共服务需求,有其进步与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是,西方发达国家政权总的目的是为保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服务的,是为保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服务的,其对廉政建设的追求仍是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参照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廉政制度是一个人类建构物,其与公共领域的人类活动有着互相建构的作用。廉政建设日渐呈现为一个开放性的全球性问题,并且是不可回避又难以彻底解决的议题,完全凭一国之力难以解决,需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2012年03期 No.114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4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廉政建设的全球化逻辑与地方性知识

    石国亮;

    廉政建设不只是一国之内的问题,而是一项全球性议题。全球化逻辑,是廉政建设的大趋势。地方性知识的特质,使全球化逻辑决定的廉政建设的制度设计,又必定会打上地方性知识的标签。廉政建设既要遵循全球化的逻辑,又要根植于地方性知识,是遵循全球化逻辑与根植地方性知识的统一。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应以全球化的视野、本土化的行动,参照联合国与透明国际等国际组织的廉政建设理论框架与行动指南,借鉴世界各国在反腐败方面的经验教训和具体做法,研究和推动我国的廉政建设。特别是要注意到中国廉政建设中的地方性知识,中国廉政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只能从中国的经验出发,寻求解决之道。如果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想要在国际上获得发言权,首先就要从面对这些问题开始,结合中国特殊的地方性语境来探讨实践层面的种种问题,并寻求切合特定语境的解决办法。中国如果在这个问题上能形成一套自己的经验,那么,中国的这种地方性知识本身也将会对全球的廉政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它本身也可以成为全球普遍性知识的一部分。

    2012年03期 No.114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1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政府—社会视角下个体腐败成因分析与变革路径

    刘晶;

    个体腐败是反腐倡廉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然而微观个体腐败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制度性与环境因素。强势政府对公民监督与反抗力量的劫持,致使政府与社会的力量处于失衡状态,政府中个体腐败因子日渐滋长;政府组织对公职人员尤其是下级行政人员的某些人格抽离,导致有的公职人员道德判断能力的磨灭;有的不道德的社会环境不断培养出人格扭曲的个体,使得大量怀有腐败动机的个体进入公务员队伍,同时致使社会共同体日渐丧失了对腐败进行监督与反抗的意识与能力,甚至使有的人表现出对腐败文化和腐败行为的认同与包容。因此,政府组织与社会系统的多重变革是当前解决官员腐败问题的根本出路。

    2012年03期 No.114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当代社会幸福观研究

    陈学明;

    <正>〔主持人语〕幸福是人的重要需求满足以后产生的愉悦感,是需求的客观性和感受的主观性的统一。幸福是一个永恒的、多学科的、有争议的、实践的话题。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化是以GDP为目标的,而许多国家GDP上去了却没有带来幸福感的相应提高,

    2012年03期 No.114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全球化视域下的生态幸福观

    周国文;刘玉珠;

    幸福观是当下备受热议的话题。由于人们的生活背景、价值追求不同,各自的幸福观也会有所差异。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人们开始将生态与幸福联系在一起,试图通过生态保护建设提高公民幸福指数。西方传统幸福观等采人类中心主义的方式,以征服自然为追求幸福的手段。中国儒家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间的合谐会带来幸福。在全球生态视域下,现代生态幸福观认为幸福不是一种物质满足的自我感觉,而是一个关切自然的整体均衡感,生态幸福观产生于自然,依据于自然,保护于自然,受益于自然。

    2012年03期 No.114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532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从幸福到自由:西方道德哲学的知识生成

    庞俊来;

    通过对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幸福与自由概念内在生成的逻辑研究,厘清幸福与自由的伦理道德意义的层次性差异,从伦理学与道德哲学视域理解其作为道德知识与理想的生成路径,从而为当下感性的道德言说与诗意的道德遐想提供理性的知识分析。在一种全球化的语境中,当多种遮蔽式的知识传统相遇,会通与融合的机缘只有重返生活世界的源头,伦理学与道德哲学必须回归一种无本体的伦理学视阈。

    2012年03期 No.114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4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从美德视域构建现代人的幸福伦理观

    黄履香;

    现代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往往丢弃了美德,迷失了方向,陷入了幸福误区,产生了形形色色错误的幸福伦理观。现代人构建正确的幸福伦理观应是一个不断追求美德、实践美德的过程,是追求奉献与享受统一、物质与精神协调、个人与社会和谐的全面幸福的过程,也是提高道德素质、塑造高尚品格、实现人生价值、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

    2012年03期 No.114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意义视界中的幸福辩证法

    张开城;

    幸福是一种价值判断,或者说是一种价值评价,是人们对生存世界、生活情景意义的肯定。价值判断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具有相对性,所以幸福具有辩证性。幸福辩证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物质生活条件是幸福感的基础条件,但不是主要条件,精神上的幸福具有更高层次的意义;在享用和创造方面,劳动创造是幸福的源泉,没有劳动创造就没有享受的物质资料;在感受与境界方面,人们的幸福感与人生境界、道德境界有关,境界不同,幸福感也不同;在个人与社会方面,在谋求集体的、社会的幸福的前提下,要重视并维护个人的幸福;在比较与体认方面,要在比较中感悟和把握幸福。

    2012年03期 No.114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党的建设

  •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执政的最高标准

    张明;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实现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必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标准;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消灭贫穷,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日益提升人民生活的满意度。

    2012年03期 No.114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对美政党交往的变迁及启示

    刘雅贤;

    中共建党90年来,在对美政党的交往上,先是与美共携手,后因中苏论战,弃美共连美革共、美共(马列)等极"左"派别,又在"文革"结束后终结与美国各个极"左"派别的关系再与美共复交,如今同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建立高层对话机制。90多年来中共对美政党交往的变迁启示我们:中共要坚持不成为"国际共运中心"、不当社会主义国家的"头";中美党际交往在任何时候都要遵循"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四原则的铁律;中美党际交往要摒弃用意识形态来界定交往对象,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共谋发展。

    2012年03期 No.114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2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科学社会主义

  • 从《论粮食税》到《论合作社》看列宁发展经济的新思路

    贺瑞;

    《论粮食税》和《论合作社》是列宁晚年论述苏俄经济发展的两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厘清两篇文章的内在关系,是把握列宁晚年发展经济新思路的关键。列宁在《论粮食税》中初步提出了发展农业的新思路,《论合作社》不仅继承和发展了《论粮食税》中提出的新思路,而且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路。《论合作社》与《论粮食税》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论粮食税》是形成新思路的起点,对商品经济的作用有了新认识是形成新思路的关键,《论合作社》标志着新思路的基本形成。两篇文章前后相继,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列宁晚年的新思路。

    2012年03期 No.114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7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运用唯物史观基本观点评析苏联解体

    栾文莲;

    将苏联剧变、解体的原因总的归结于"斯大林-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论点是错误的。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苏联解体进行分析即可发现,其原因在于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联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阐述的建立、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则。放弃了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改变了社会主义改革自我完善的性质;改变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路线;抛弃了马列主义指导思想;修改宪法,改变了社会主义性质。其结果必致亡党亡国。

    2012年03期 No.114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8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民生关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突破口

    瞿晓琳;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始终关注民生,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以关注民生为突破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为积极应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中国共产党需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情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立场;始终贴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012年03期 No.114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论金融监管法的基本原则

    盛学军;

    基本原则是金融监管法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它对金融监管法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运作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以往的文献对此多有忽视,甚或误读。金融监管法的基本原则应有两项,即适度监管原则和正当监管原则。前者又包含着有限监管、有效监管等两个层面的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内涵,后者则蕴涵着合法授权、程序正当和责权平衡等三项要求。

    2012年03期 No.114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872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行政法治解析

    孟大川;

    只有充分认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法律属性,才能尊重其统一性、权威性和确定性。落实《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需要解决经济区面临的行政法治问题。实现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法治一体化作保障。需要中央政府统一的法制权威,需要建立区域立法的机构和机制,需要清理和调整川渝地方政府原有区域经济规划文件,需要将城乡统筹改革的制度创新成果法治化。努力构建成渝经济区行政立法机制、行政决策机制、行政执法机制。

    2012年03期 No.114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公共行政管理研究

  • 两江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架构设计探索——基于对浦东及滨海新区实践的借鉴

    陈文权;文茂伟;

    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是两江新区开发开放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值得两江新区借鉴。在设计两江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架构时,需要妥善处理理想体制与阶段性体制、集权与分权、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各种关系。"在现行模式基础上扩大管委会权限"、"统一行政区划、增设功能区管理机构"和"建立服务型新区政府"三种管理模式分别适用于两江新区三个发展阶段——开发启动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和成熟运行阶段。

    2012年03期 No.114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60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新公共管理视域下的公务员制度创新——以深圳市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为例

    杨妍;吴玉宗;

    新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的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其在很大程度上指导了西方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政府行政改革,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过程中自然包括了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西方国家公务员的进出制度、培训考核制度、薪酬激励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革。深圳市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也深深地带有新公共管理的烙印。基于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我国政治现实的差异,我们在进行具体的制度改革和创新的同时应当看到政府改革所面对的具体的行政生态环境和政治环境,因此在介绍引进西方的公共行政理论时,我们应当在具体的背景下做大量的实证研究工作。

    2012年03期 No.114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244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后工业社会公共管理中服务价值的自觉建构

    周军;

    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价值因素一直被拒绝于公共领域之外,当这个问题受到学界广泛关注的时候,却因无法冲破官僚制组织体系而寻不得合适的位置、摆不清合理的关系,进而不断做着徒劳无功的争论。工业社会拒绝价值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关于何者将引导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争论又使我们陷入更为深层次的困惑之中,然而随着我们对工业社会领域分化和后工业社会领域融合的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开始看到一些希望,那就是在后工业社会领域融合的过程中自觉建构一种普适性的价值,即服务价值。服务价值是整个服务型社会治理体系能够稳定地、持续地发展的前提,服务的社会治理作用将在制度上并通过制度贯彻到公共管理的一切活动中。

    2012年03期 No.114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官问责的制度要素分析:系统解构与发展困境

    赵蕾;张创新;

    对制度要素进行解构分析,是解释制度发展困境、探求制度发展规律与轨迹的有效学理路径,高官问责制度自产生以来,其制度要素体系经历了反复探讨与大量争论,并不断得以推进和完善:一方面,有关高官问责制度的主体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观念上的共识,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运行机制与通用程序;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诸多理论分歧和现实矛盾,并由此导致其特有的发展困境。

    2012年03期 No.114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5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民族认同机制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

    肖勇;

    民族认同机制是由民族认同主体、民族认同客体和民族认同内容构成的旨在实现民族认同的一个综合系统;它在维护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功能;要充分发挥民族认同机制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功能,就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优化民族国家认同,奠定民族认同的血缘基础;二是优化民族关系认同,建立健全民族平等机制,搭建民族认同桥梁;三是优化民族自身认同,提升各少数民族自身综合素质,强化民族竞争力。

    2012年03期 No.114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4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经济研究

  • 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的土地产权调整与利益主体协调——以四川省为例

    郭正模;

    适度集中后的农村居住格局对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质量、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合理利用和配置城乡土地资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的各种模式,都涉及到土地的产权变动问题,其中核心是农户的宅基地产权的变动和收益关系的变化问题。推行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必须充分考虑有关利益主体的得失和科学协调。要加强对农村集中居住的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坚持统筹规划、有序实施,优化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收益分配机制,充分保障村民的财产权益,进行合理的经济补偿等。

    2012年03期 No.114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青海省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循环经济对策研究

    陈永忠;胡晶晶;

    青海省自然资源富集、生态环境独特、民族文化多元。近年来,从纵向看,青海省综合实力明显提高,但从横向看,经济发展仍长期滞后,发展之路任重道远。未来几年,青海应重点发展其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以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腾飞。大力实施资源转换战略,推动资源开发向深加工转换,朝延伸产业链条的方向发展,构筑地域特色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青海省追求绿色GDP的必然选择。结合国家建设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总体要求,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充分挖掘柴达木地区资源优势,确定柴达木地区循环经济建设的基本思路为"实现一个目标,转变两种模式,构建三个核心系统,推进八大循环体系建设"。

    2012年03期 No.114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社会学研究

  • 发展的想象力:迈向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治理的理论创新

    吕方;

    新阶段,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转移到"连片特困地区"①。所谓"连片特困地区"不能仅就其地域范围、贫困规模、贫困程度及减贫工作难度等表面特征来理解。既往的贫困治理实践,虽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事业,需要通过体认"连片特困地区"减贫与发展道路的独特性,激活"发展的想象力",开创新型的贫困治理模式。这里所言的"发展想象力"包含着多元发展、多重视角、文化自觉三个层面的基本内涵。

    2012年03期 No.114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749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新阶段社区发展理念下的扶贫开发策略

    袁泉;

    增收减贫的贫困治理策略在一定时期有其重要价值,随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一策略的局限也开始显现。增收减贫只是一种权宜性策略,增加了来自市场的风险,同时忽略了村落生态与文化传统价值。指出这一策略的局限,并非要对之进行否定。社区发展作为一种发展理念,能够弥补这一策略的缺失,推进我国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保护地方传统文化、再造公共生活空间以及促进农民组织发展是实现贫困地区社区发展的可行路径。

    2012年03期 No.114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可持续生计:连片特困地区村庄生计资本与减贫——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杰珠村为例

    李雪萍;龙明阿真;

    贫困的衡量有多个维度、多种分析框架;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以生计资本为核心。从直接生计资本的角度来看,杰珠村有着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村庄的普遍性特征,即自然环境脆弱性强,馈赠较少,自然资本匮乏;大部分村民物质资本积累较少,仅能维持最基本生活所需;人力资本有限。也有其特殊性,主要是就业不充分以及较多的生计支持。经过多年的减贫实践,连片特困地区村庄的生计资本及其积累有所增量,村民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政府与村民合作供给村庄公共产品,是强化生计支持的重要方式。连片特困地区村庄公共产品供给更依赖政府,乃至重要政府,也急需社会组织介入。增量生计资本,需要培育"桥梁"社会资本和"链接"社会资本,建构"高整合—高链合"的理想情境。生计资本的贫困与心理和主观福祉的富裕并存,这并不矛盾。

    2012年03期 No.114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639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学术观察

  • 投稿须知

    <正>一、来稿:篇幅以10000字左右为宜;稿件要求论点新颖,字体规范,标点正确引文无误;文章层次一般不超过五级,用序号一、(一)、1、(1)、1)表示。二、文章题目:必须同时标明中文题目和英文题目。其中,中文题目不得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目不得超过10个实词,

    2012年03期 No.11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