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晓莉;
习近平关于干部激励的重要论述中,既有对干部队伍建设的宏观整体把握,也有对干部激励机制和问题的微观具体诠释,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方法论。这些论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根基,实事求是地抓住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科学分析、全面擘画了干部激励方略,内外联动、多措并举,从根本上健全动力机制,在实践上落地落实,有效调动了新时代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把握贯穿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于做好新时代的干部激励工作,提升干部的担当精神和斗争本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0年06期 No.165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孙伟;黄文婷;
井冈山革命时期走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设时期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突破了当时的主流。这两条道路开创于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不同条件,却有着高度的内在同一性,如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发扬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重视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井冈山道路的形成过程践行了坚持党的领导、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加强党的建设、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做法,为新中国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革命时期的实践准备。这两条道路是中国道路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特殊表现形式,具有共同的内核和价值旨归,是以人民为中心、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的中国道路的统一。
2020年06期 No.165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陈俊天;
中共百年巍然屹立,在于实践探索不停、理论创新不止。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一脉相承的理论成果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主题上的集成、在时代上的发展。这些理论成果虽然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但均以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根本宗旨和最终目标,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革命主题转向建设主题的重大变化,体现了建设主题从发展道路到发展主体到发展方式的不断深化,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勇于创新勇担使命的精神品质。
2020年06期 No.165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张茂一;王洪树;
在重大公共危机背景下,原生风险往往会诱导产生相关的次生社会风险。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表明,由于广大农村存在上级高效动员与基层组织治理能力不足的矛盾、农产品与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信息多方供给与理性判断能力有限的矛盾、公共道德理性与熟人社会行事逻辑的矛盾,农村容易出现组织治理失度、经济秩序失常、大众心理失衡、个体行为失范等次生社会风险。面对各种次生社会风险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生成逻辑,临时性的应急治理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后疫情时代的农村社会治理,应该调动多元主体参与,整合党建引领的政治资源优势、政府的行政管理与宏观调控资源优势、多层次的信息治理资源优势以及农村的道德教育资源优势,走出一条适合农村特点的多元复合深度治理之路,将治理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治理效能。
2020年06期 No.165 98-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李绍华;
"一肩挑"经历了初步尝试、倡导实施到全面推行三个阶段。之所以要全面推行"一肩挑"是基于三个现实逻辑:一是消除村"两委"矛盾、提升治理绩效;二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全面领导;三是推动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行"一肩挑"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有三个问题值得重点关注:法定程序与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不一致,需要更为精巧的程序设计和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一肩挑"挑得合规;权力制约有弱化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完善"一肩挑"的权力运行机制,使"一肩挑"挑得有序;人财物与责权利不对等,需要推动资源下沉、村庄减负、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使"一肩挑"挑得有度。
2020年06期 No.165 107-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9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李传喜;
从治理生态学的角度看,任何时期的农村基层治理总是在特定治理条件和基础上运作的,治理条件对于农村基层治理形式及其变迁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条件-形式"分析框架下,国家农村政策的时代性调整是对农村基层治理的制度规制、农村经济社会的结构性变迁是对农村基层治理的内需释放、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性输入是对农村基层治理的技术赋能,这三个方面是决定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变迁的关键因素和核心条件,这些因素重构了农村基层治理的环境,催生了农村基层治理的探索创新,也决定了农村基层治理发展的基本趋向,这些都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经验和启示。
2020年06期 No.165 118-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