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整体性观察框架——从社会问题的对策创新走向现代化制度治理A Holistic Observational Framework for (local) Governmental Innovation in China: from Innovation in Response to Social Problems to Modern Institutional Governance
韩福国;
摘要(Abstract):
40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从"在地化"的问题出发,以"民主化"和"科学化"为支撑点,主要着眼于社会问题的对策创新,逐步形成了可以进行整体性分析的框架要素,它包括"地方化中国"的理论观察视角的重要意义、地方创新的试验功能与国家整体性治理体系的互动、"纵-横结合"的两个政府创新典型演化路径,以及政府创新的制度化和国家创新稳定化的可能性。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我们就必须维持地方政府应具有分散性创新行动空间、试错空间和积极性发挥空间,使得国家整体性发展任务的完成继续建立于地方任务分解结构与危机化解机制之上,在此基础上使得国家政府创新与地方政府创新自主性形成有效互动。同时,我们必须高度警惕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内卷化"的趋势。
关键词(KeyWords): 政府创新;地方政府创新;“地方化中国”;央地关系;制度治理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地方政府创新扩展模式研究”(14BZZ049)
作者(Author): 韩福国;
Email:
DOI: 10.13903/j.cnki.cn51-1575/d.2020.04.00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奥]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M].贺绍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 [2] [3][4][美]马莎·L·科塔姆,等.政治心理学[M].胡勇,陈刚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59,58,59.
- [5] [奥]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人的行为[M].夏道平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805.
- [6] 陈明明.党治国家的理由、形态与限度——关于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一个讨论[J].复旦政治学评论,2009,(1).
- [7] [13][意]G·萨托利.政党与政党体制[M].王明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68-81,71.
- [8] 韩福国.地方政府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基于中国区域间地方政府创新差异的跨案例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 [9] 韩福国.作为嵌入性治理资源的协商民主——现代城市治理中的政府与社会互动规则[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 [10] 韩福国.从单点式、区域化到整体性的政府创新何以可能?——基于整体性扩散结构的分析[J].探索,2020,(1).
- [11] 黄岳,郭烁.协商民意调查是公众参与权力的方向——詹姆斯·费实金教授与萧莹敏研究员专访[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9,(2);韩福国,萧莹敏.协商民主的基层实践程序与效能检验——浙江温岭参与式公共预算的制度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何包钢,陈承新.中国协商民主制度[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 [12] 韩福国.我们如何具体操作协商民主:复式协商民主决策程序手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
- [14] 竺乾威.机构改革的演进:回顾与前景[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8,(5).
- ① 一个区行政服务中心的科长依据法律不给一个不符合环保的企业厂房租赁合同签字,该地主要领导都做过批示,包括市领导、区委书记、副区长都批示要办好事情,并且当场指示办好,但毫无用处。这个科长就一句话:“你们哪个领导愿意承担责任?”这说明了领导批示是宏观的,对具体需要创新的事情,并没有承担责任的内容,如果要打板子,基本上还是打具体签字办事的人员。
- ① 2010年开始,从中分离出“中国社会创新奖”。
- ②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自2015年起,名称变更为“中国政府创新最佳实践”。
- ③ 2018年起更名为“中国城市治理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