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形式”视角下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变迁与创新
李传喜;
摘要(Abstract):
从治理生态学的角度看,任何时期的农村基层治理总是在特定治理条件和基础上运作的,治理条件对于农村基层治理形式及其变迁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条件-形式"分析框架下,国家农村政策的时代性调整是对农村基层治理的制度规制、农村经济社会的结构性变迁是对农村基层治理的内需释放、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性输入是对农村基层治理的技术赋能,这三个方面是决定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变迁的关键因素和核心条件,这些因素重构了农村基层治理的环境,催生了农村基层治理的探索创新,也决定了农村基层治理发展的基本趋向,这些都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KeyWords): 条件-形式;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基层治理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发展理念引领的基层治理‘一体三类多态’格局研究”(16AZZ010);;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再集体化研究”(18NDJC119YB);; 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社科青年专项课题“‘形式-条件’关系视角下农村基层治理格局变迁研究”(19GHQ02)
作者(Author): 李传喜;
Email:
DOI: 10.13903/j.cnki.cn51-1575/d.20201208.00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徐勇.政权下乡:现代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整合[J].贵州社会科学,2007,(11).
- [2]吴毅.制度引入与精英主导:民主选举规则在村落场域的演绎——以一个村庄村委会换届选举为个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
- [3]崔之元.“混合宪法”与对中国政治的三层分析[J].战备与管理,1998,(3).
- [4]仝志辉,贺雪峰.村庄权力结构的三层分析——兼论选举后村级权力的合法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2,(1).
- [5]贺雪峰.国家与农民关系的三层分析——以农民上访为问题意识之来源[J].天津社会科学,2011,(4).
- [6]陈云松.乡政村治的总体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 [7] 周飞舟.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J].社会学研究,2006,(3).
- [8] 贺雪峰.行政还是自治:村级治理向何处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
- [9] 贺雪峰.论乡村治理内卷化——以河南省K镇调查为例[J].开放时代,2011,(2).
- [10] 邓大才.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条件研究——从村民自治的社会基础视角来考察[J].政治学研究,2014,(6).
- [11] 李松有.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自治分化的发展困境与突破——基于权力-资源关系的分析视角[J].求实,2019,(1).
- [12] 卢福营.经济能人治村:中国乡村政治的新模式[J].学术月刊,2011,(10).
- [13] 卢福营.派系竞争:嵌入乡村治理的重要变量 ——基于浙江省四个村的调查与分析[J].社会科学,2011,(8).
- [14] 贺雪峰.规则下乡与治理内卷化:农村基层治理的辩证法[J].社会科学,2019,(4).
- [15] 徐勇.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社会主义研究,2006,(1).
- [16] [17]杨郁,刘彤.国家权力的再嵌入: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共同体再建的一种尝试[J].社会科学研究,2018,(5).
- [18] 王春光.第三条城镇化之路:城乡两栖[J].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
- [19] 卢福营,等.冲突与协调:乡村治理中的博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3-15.
- [20] 刘守英,王一鸽.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中国转型的乡村变迁视角[J].管理世界,2018,(10).
- [21] 姜晓萍.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维度透视与融合路径[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
- [22] 潘劲平,王艺璇.技术的社会嵌入:农产品淘宝村形成机制研究——基于W村的实证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
- [23] 卢福营,王子豪.把握农村基层治理新趋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4-10.
- [24] 卢福营,王子豪.有效性取向的乡村治理整合式创新[J].浙江学刊,2019,(2).